甘肃工程咨询集体股份有限公司LOGO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集团动态

“干坡坡”变成了“金窝窝”——甘肃省水电设计院与引洮工程的故事

日期: 2025年02月21日|来源: 中国网、甘肃广电总台 视听甘肃(省水电设计院供稿)| 字号:【 |打印

2024年9月11日上午,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听取了甘肃引洮供水工程建设运行情况汇报。时间回溯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专程到定西市渭源县实地考察该工程建设。时隔11年,得知工程进展顺利,甘甜的洮河水惠及近600万群众,总书记十分高兴。他说:“引洮供水工程建得很好,要多抓这样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

上世纪70年代,甘肃中部的定西等十多个县大旱,数百万群众等待政府送水(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在引洮工程建成之前,甘肃中部曾经“十年九旱”“水比油贵”“苦瘠甲于天下”。缺水的滋味,至今仍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他们翻山越岭千方百计找水:河里挑水、打井提水、挖窖储水……引洮河之水润泽干旱大地,甘肃人曾期盼了半个多世纪。引洮工程建设的故事可谓历经波折、磨难重重。

作为引洮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甘肃省水电设计院全程参与引洮一期、二期建设任务,一代接一代甘肃水院人梦想接续、薪火相传,续写着“引洮河水、解陇中渴”的奋斗故事……

记者的笔触将曾经参加引洮工程建设的甘肃水院人的思绪,拉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筚路蓝缕的光辉岁月……

多番波折 为引洮征途蓄势

洮河是黄河上游水量最大的一级支流,也是甘肃境内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据档案记载,1935年、1944年,甘肃省曾两次提出建设“引洮济渭”议案,都因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未能付诸实施。

1958年2月,中共甘肃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了引洮河水上董志塬的计划。“洮水流过2000公尺高的崇山峻岭”、“可把23个县的2000万亩旱地变成水地”、“山上运河可通行船筏500公里”,“山顶稻花香,米麦堆满仓,电站林立,舟船往来”,诸多美好的愿景让祖祖辈辈在干渴中生活的甘肃人民心驰神往。同年6月,引洮工程举行开工典礼,陇中10余万民工怀着“水不上山不回家”的决心和“坐着轮船回家园”的期盼昼夜不停开山凿渠。7月,朱德在甘肃视察期间挥笔题词“引洮上山是甘肃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这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曲折壮阔的陇原引水工程最好的历史印证。1961年,开工不到三年的引洮工程,囿于财力、物力、技术条件等全线停工。

立项上马 为引洮伟业开篇

甘肃省水电设计院认真总结1958年工程中途停废的经验教训,多次开展勘测设计与方案论证。1992年,甘肃省将引洮工程列为中部地区扶贫开发重点项目。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下,“引洮工程”重新启动。同年11月,甘肃省水电设计院完成项目规划报告,1995年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00年将可研报告上报水利部。经过漫长的筹备,2006年11月22日,“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开工典礼”隆重举行,甘肃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拉开了建设大幕。这一次,甘肃人带着坚定的信念和前所未有的决心,誓要让洮河水滋润陇中大地。

在工程规划阶段,引洮总干渠绕华家岭一段的路线选择引发了激烈争论。最初拟定的南线,存在陡坡、侯川大倒虹以及多座高架渡槽。在湿陷性黄土上建造大量大型跨沟建筑物,难度与风险不言而喻。经过多次实地踏勘与反复论证,1995年,甘肃省水电设计院确定总干渠走北线。该线路全长186公里,全线没有特大型跨沟建筑物,很大程度降低了工程风险。

引洮供水工程的功能定位,也在甘肃省水电设计院的不断探索中逐步优化完善。工程最初被定位为“引洮灌溉工程”。1996年,在“黄河流域重大问题研究”评审会上,甘肃省水电设计院提出极具前瞻性的观点:“引洮是救命工程,黄河水资源的分配,应优先保障甘肃这样极度缺水地区的扶贫攻坚需求。”1998年,甘肃省水电设计院根据新时期治水方针调整工程定位,强调环境治理和生态效益。2002年,“引洮灌溉工程”正式更名为“引洮供水工程”,这使得引洮工程的意义更加深远。

在引洮工程的可研评审过程中,曾出现过一段波折。当时,中咨公司部分专家对在评审中对引洮供水工程给出不利结论,险些致使工程再次被推迟。关键时刻,甘肃省水电设计院连夜组织专家团队向中咨公司详细汇报工程可行性,使得项目可研顺利通过。

力筑长渠,让洮河水奔腾向前

雄关漫道真如铁。引洮供水工程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巨大。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遇到总干渠3#隧洞进口灰岩洞段涌水、7#隧洞含水疏松沙洞段涌水涌沙、15#隧洞饱水黄土隧洞涌泥及塌方冒顶等地质灾害。2012年底,引洮一期工程总干渠18座隧洞贯通17座,仅剩7号隧洞仍未贯通。施工中遭遇罕见的“含水疏松粉细砂”地质结构,被国内地质专家称为“世界性难题”。据甘肃省水电设计院参建专家回忆,施工难度无异于“在水豆腐里打洞”。

在引洮供水工程进入最为艰难的施工阶段,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考察甘肃期间,专程来到引洮供水工程渭源县工地,实地考察工程建设情况。他叮嘱说:“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甘肃引洮18标项目洞挖、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会宁段总干渠全线贯通

高瞻远瞩,殷切期待,激荡起甘肃省水电设计院人的澎湃动力。他们攻坚克难、全面论证、精心设计,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专家组现场勘察论证,通过科技攻关,首次采用冻结施工,相当于“冷冻一座山”,最终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7号隧洞的施工,创造了国内大型水利工程在240米以下首次隧洞冻结施工的先例;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单护盾TBM岩石掘进机,创造了月进尺1869米的世界纪录。

参与工程建设的老一代甘肃省水电设计院人回忆:“当时在洞内忍受着潮湿闷热,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夜以继日与岩石和地下水搏斗。有时候,1天工程进度才1米,那个时候真难熬啊”。“在工地硬撑,头发都白了,但不能退场!”当阳光照进洞体的那一刻,所有建设者都热泪盈眶、欢呼雀跃。

7号洞的贯通,为引洮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时8年艰苦鏖战,2014年底,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清澈的洮河水终于流进了陇中地区的千家万户,结束了当地百姓长期饮用苦咸水的历史。又经过6年的接续奋斗,2021年,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建成通水。甘肃人民渴盼半个多世纪的“圆梦工程”全线建成。自此,兰州、定西、白银等5市14县(区)近600万人民群众彻底告别了长期吃水难及吃苦咸水、高氟水、水窖水的历史。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会宁北部头寨镇灌区调蓄水池

“洮河水好得很,河里亮清得很,喝起来甘甜绵口。”当年参与过引洮工程建设的老一代甘肃省水电设计院人如今已须发皆白。他口中哼唱着一首陇曲《圆洮梦》:“苦瘠甲天下的干坡坡,有洮河水变成金窝窝”,唱出了这项圆梦工程、民生工程最真切最动人的意义......

(责任编辑:朱珂宁)